1854年,一代制琴艺术巨匠乔瓦尼.普莱森达去世。此后,意大利都灵制琴艺术在百年间延续了由普莱森达、罗卡以及瓜达尼尼家族开创的兴旺。 当历史进入1860年代,嘎达诺II·瓜达尼尼的长子安东尼奥·瓜达尼尼(该家族第四代传人)在行业中崛起,并成为公认的制琴大师。尽管如此,安东尼奥·瓜达尼尼仍然面临着实力同行的挑战,这个人就是泰奥巴多·里纳尔迪(Teobaldo Rinaldi)。他是普莱森达和罗卡的挚友,在制琴技艺方面随不及安东尼奥·瓜达尼尼,但在企业的经营上极具才能。 大约在1855年,里纳尔迪在都灵建立了自己的乐器公司,直到1859年,里纳尔迪琴行已经成为足以和瓜达尼尼并驾齐驱的成功企业。里纳尔迪的女婿贝奈德多·乔弗来德(Benedetto Gioffredo ,1821–1886)是里纳尔迪琴行兴盛的主要推手。 他提携了不少当时在都灵谋生的优秀制琴家,制作了大量品质很高的提琴。这其中,恩里克·马尔凯蒂(Enrico Marchetti ,1855–1930)是今天我们熟知的制琴大家。他生于米兰,很早便已成为技艺娴熟的制琴师,大约在1874年,他来到都灵并同时为里纳尔迪和瓜达尼尼家族工作。 1881年,马尔凯蒂在都灵建立了自己的制琴作坊,并开始做作了很多个性十足的优秀乐器。尤其是他的大提琴,工艺精湛、音质华美,堪称20世纪都灵风格之典范。后来他陆续在意大利国内及其他国家举办的博览会上获得了15枚奖牌,受到世人称赞。1894年,马尔凯蒂迁往皮埃蒙特地区的库尔涅(Cuorgne)生活。又过了20年,他重返都灵,直到去世。 恩里克·马尔凯蒂影响了都灵地区众多制琴家,包括后来著名的洛马诺·马伦贡以及卡罗·朱塞佩·欧多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