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曹氏提琴 | 帕格尼尼小提琴——瓜奈利 1743 "大炮” 二维码
1941
帕格尼尼小提琴 瓜奈利 1743 小提琴『Cannon』 瓜奈利·德尔·杰苏(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)留下的小提琴中名气最大的,帕格尼尼生前最爱使用的“大炮”。这把琴是帕格尼尼在1802年一次公开的音乐会之后,里窝那的一位叫利夫隆(H·Livron)的商人送给他的,那一年帕格尼尼刚满20岁。这把琴制作出来也刚近6O年。“大炮”的名字是帕格尼尼本人对它的爱称。因为它的声音丰满结实、宏亮,才被帕格尼尼称为“我的大炮小提琴”。 本文由广州琴界弦乐器·曹氏提琴(中国)直营店安老师提供,欢迎阅读。 ![]() 原来人们一直通过琴内的标签上能够看到数字,认为该琴是制作于1742年,在许多书中也是这样写的。可是最近研究者通过紫外线灯,对这张标签进行照射,发现最后的数字是“3”,不是“2”。所以这把琴正确的制作年代应该是1743年。 在他去世的三年前,帕格尼尼在遗嘱中就承诺他去世之后将这把“大炮”捐献给热亚那市。1840年帕格尼尼去世了,后来又拖了十一年,帕格尼尼的儿子阿奇罗(Achillo)才极不情愿地把它捐给热那亚市政府。 这把琴的外表油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红色。在琴头涡卷处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油漆的凝结块。早期克雷蒙纳的小提琴油漆是黄色的,从18世纪以后开始逐渐变深,由桔红到深红色。那个时代,小提琴的颜色以红色为最美的颜色。瓜奈利·德尔·杰苏是克雷蒙纳的最后一位杰出的制作大师,这把琴的油漆,充分地显示出当时的时代特点。 这把“大炮”还给现代制作家留下了一个迷惑不解的谜,这就是瓜奈利·德尔·杰苏独特的琴板厚度设计,它的整个琴板厚度都要比安东尼奥·斯特拉地瓦利设计的尺寸相对要厚,最厚处不在中心,而是在略向外的位置,这样的厚度设计,似乎是使这把小提琴存储了一定的能量,在需要的时候,能够充分发挥出它的潜力。经过帕格尼尼一双魔鬼的手,琴的声音显得更加辉煌无比。 这把“大炮”的真实声音,我们现在可以从一张EEC公司在1995年录制出版的,由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萨尔瓦多·阿卡多(SalvatoreAccardo)用这把琴演奏的一张CD中,听到未经过加工过的“大炮”原音再现。这张唱片开始听起来,可能会让人感觉到声音似乎有点干涩,但是随着音乐的进行,它的声音逐渐被激活,开始展现出它的无穷的魅力。 曹氏提琴仿Cannon“大炮”——STV-1000 曹氏提琴拥有40多年的仿古琴制琴历史,追求完美音色是曹树堃先生的理念,多年来,他一直研究着世界名琴的音色,把接近于名琴的音色以新琴(仿古琴)的形式为大家呈现。 瓜内利 琴板弧度不大,较为平坦,面板中间与四周的厚薄相差微小,琴身的上部和中部比斯式琴宽阔,中腰弯度较圆而不深。琴角也不象斯式琴那样凸出,琴身下部较窄,音孔开得较长而式样别致,琴头较大而式样雄壮,因为瓜式琴只重视琴的发音效果,所以琴的外表美观上略逊于斯式,但琴板振动强烈有力,发音深厚宏亮,传远效果特好。瓜氏琴造型短而阔,线条以圆为主,风格与手工都比较放松、潇洒,有意到刀不到之飘逸神韵。 瓜氏琴的琴板略厚,油漆也厚 而色浓。小提琴大师梅纽茵评论瓜氏琴时说,瓜氏琴发音深邃,像是从每一个木细胞内发出来的,其声音使人联想到那教堂彩色玻璃的火红色。个性外向, 感情易于自然流露的人,更会对这种声音情有独钟。曾经拉过无数名琴的利奇(Ruggiero Ricci)则说,瓜氏琴则更适宜于演奏浪漫派、现代派音乐以及帕格尼尼一类的音乐。瓜氏琴需要你去攻击它, 驱动它,其本身就有一种等待引爆的热力及攻击性。总的来讲,瓜氏琴则倾向于男高音。在髙音方面多点毛刺,而低音多点深沉。瓜氏琴偏沉。瓜氏琴需要较 多力的运用,用演奏者蕴藏在心扉底层最真挚的感性震撼出琴弦最深沉 的共鸣,则可将其能量发挥到淋漓尽致。瓜氏琴的弓弦接触点要求更靠近琴码。 广州琴界弦乐器·曹氏提琴(中国)直营店 电话:020-66625380 或 18127810723 地址:广州番禺南村镇番禺大道北346号之一万利商业园B-403 |